『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5章 千古一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眼看着这个公元1009年就要进入最后的尾声,赵恒也坐在皇宫里琢磨着该怎么庆贺即将来临的这个新年,但一份边关急报的送达却打碎了他的这个美梦:公元1009年12月11日,辽国皇太后萧燕燕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作为自己名义上皇叔母,同时也是兄弟之邦辽国的国母,赵恒对萧燕燕的死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他下令废朝七日并让礼部官员尽快制定出在宫里为萧燕燕举哀的礼制,同时他向辽国派出祭奠使代表他前去致哀。此外,他又让辽国派驻宋朝的使节在开宝寺为萧燕燕设立灵堂,大宋朝的顶级官员无论宰相、枢密使、三司使还是翰林学士、知制诰一律前去灵堂致哀,而他自己也在皇宫里亲自为萧燕燕穿上了丧服。总之,一切礼仪基本上都是与宋朝本国皇太后驾崩的丧礼规格看齐。
赵恒这面子工程做得是相当的到位,但他的内心甚至宋朝这边的大臣们心里对此事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个在很多年里都被宋朝的这帮士大夫私下里斥为“妖后”甚至是“淫后”的女人在其离世之后却在享受着他们的祭拜甚至是跪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但这就是政治,而政治这个活儿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能较真的,太过较真的人也根本无法在这个舞台上立足。昨天你死我活,今天称兄道弟,改日再兵戎相见,这就是政治的其中一种展现形式。
如果说宋朝此时的悲伤具有很大成分的作秀元素,那么辽国人此时的长夜痛哭却绝对是发自肺腑,这里面尤以此时已经三十八岁但却刚亲政仅一个月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最为悲痛难当,史称其因此而“哭必呕血”。另一个无比悲痛的人史书里没有说,但我们不难猜测——辽国此时的大丞相韩德让。
关于萧燕燕这个人——这个女人,在她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之时,我们还是有话要说的。
纵览中国历史上所有称制和摄政的太后,前如先秦时期的芈太后、西汉的吕太后、唐朝的武则天、宋朝的刘太后以及高太后,后如清初的孝庄以及晚清的慈禧,这些女人在历史上无一不是大名鼎鼎且权倾天下,但若要论及对国家和子民的贡献与福祉恐怕这里面也就唯有芈太后可以勉强与萧燕燕一较高下。
吕后自不必多说,她于汉朝是毁坏多于建设,在其死后更是险些让汉朝遭遇覆国之祸,其凶残歹毒更是在历史上罕有能够与之匹敌者。武则天是千古唯一女皇帝,但作为李氏的媳妇,李唐的子孙在她手里险些团灭,相比其对唐朝的贡献,她的破坏无疑更胜一筹,如果不是李隆基的横空出世,大唐或许早已走向没落。刘娥和孝庄堪称一代贤后,但毋庸讳言的是此二人文治有余而武功不足,至于宋神宗的老妈高滔滔同志,司马光的党徒将其赞誉为“女中尧舜”,这简直就像是在给尧舜脸上抹黑,因为宋朝的士大夫集团正是在她的手里彻底分裂成为了矛盾不可调和的两派,这也被后世认为是导致北宋最终走向腐朽和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慈禧更是不必多说,我这里甚至懒得点评她的所作所为,当然,面对当时的那种局面和形势,我们其实也不能对她要求太多,毕竟这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托起西沉的落日——哪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穿越而回也不能。那么,这些人里面唯一剩下的就是秦昭襄王的生母芈太后。
芈氏和萧燕燕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二人的夫君都是在壮年之时突然早亡,而宗室内部的各位大小王爷此时对大位更是垂涎三尺,一个寡妇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就此被这一群虎狼环伺在左右。但是,这两位心性坚韧的女人面对困境选择了勇敢面对,芈氏借助后族和宗亲里忠于先王的势力成功扶植少子上位,萧燕燕同样如此,不同之处在于她没有获得太多家族的助力,而是得到了一个会让芈氏“嫉妒”的旧情人的鼎力相助。当然,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对其的助力也是不小。
在以摄政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以后,萧燕燕和芈氏都开始了对国家长达数十年的统治,而这两个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那位秦王和辽帝却只能是在一旁“拱手听命”。可惜的是,这二人的结局却迥然不同,芈氏晚年被自己早已不甘寂寞的儿子给拱下了台,而萧燕燕直到临死的前一个月才将手中的大权授予此时已经三十八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
第75章 千古一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