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81章 休养生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恒把脸一黑,然后满是埋怨地对丁谓说道:“丁爱卿啊,朕早就跟你说了,这国家的钱要省着点花呀!你可千万不要浪费啊!”

    听闻此言,丁谓当场瞬间石化,他一个字也接不上来。

    有鉴于封禅泰山、修建玉清昭应宫以及祭祀汾阴导致国家财政吃紧的现实情况,赵恒被迫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都老老实实地待在开封城里。但是,这并不意味他的装神弄鬼事业就此作罢,他只是在攒钱而已,等到他的腰包再又鼓起来之后他还会变本加厉地把自己的拜神事业做大做强。

    在没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手持天下权柄却能甘于做一个人畜无害的守成之君,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更是一种对人性的巨大考验,尤其是当这个人正值血气方刚的壮年,而赵恒正是这其中的一员。正如前宰相李沆所言,赵恒这个人一旦没有了危机感很有可能就会去拜神或沉溺于奢侈享受抑或大兴土木,这个预言很遗憾地成为了现实。这其实也怪不得赵恒,毕竟人性就是如此。在一切安好的状态下,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是无所事事!说得直白一点,长久的无所事事终将会毁掉一个人,而只有不断地折腾才能让一个人找到生命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平民百姓如此,达官显贵如此,帝王亦是如此。

    那么,在这段静下心来攒钱的日子里赵恒又干了些什么呢?他总不能什么都不干吧?其实他也还是干了一些实事的,比如下令以后科考时废除对考生“解衣阅视”的规矩。这个举措本是为了防止考生进考场时夹带小抄,但赵恒认为这样实在是有伤斯文,更是有损读书人的尊严。此外,为了打击民间的茶叶走私活动,此时身为宋朝财政大管家的丁谓向赵恒请求允许茶贩的家人公开检举此类行为,但赵恒对此予以了否决,他认为这样做有违伦理,而朝廷更是不应该鼓励这种与道德相违背的行为。

    如今看来赵恒此举好像显得有些迂腐甚至是昏庸,但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为了敛财而想出这个馊主意的丁谓才是那个应该被鄙视和唾弃的人。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在儒家那里是一种美德,意即所谓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儿子告父亲在当时可是犯了伦理大罪,属于十恶不赦之罪。就算你说的是实情但也会被定为有罪,丁谓此举就是在鼓励和提倡民众背弃伦理勇于揭发民间的茶叶走私行为。这看似为公,但实则却是十足的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为,因为丁谓此举的本意实则就是为了多搞钱以便讨得赵恒的欢心。也多亏赵恒是个软心肠,这事如果遇到邪火上身的赵光义或是遇到某个脾气暴躁的御史,那他丁谓指定落得个被贬出京的下场,至少也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从上述这两件事情上来看,赵恒这时候虽然已经是一个超级神棍,但是此人的脑子还是没有坏掉的,要说他已经变得昏庸不堪绝对是谈不上的事。当然,这些都是些细碎之事,赵恒真正干的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他在公元1012年5月下令在江浙地区大面积种植占城水稻。

    这种水稻是宋朝从位于如今越南南部的占城国所引进的一种水稻品种,而且在这之前宋朝就已经在福建地区大面积种植。至于为什么要在江浙地区推广这种水稻,原因就在于这种水稻耐旱,而江浙地区的原有水稻品种在遇到旱季时往往收成欠佳。福建地区试种这种水稻的成功让赵恒决意在江浙地区大力推广,他下令将三万斛占城稻的种子运抵江浙地区,然后由当地的转运使负责将种植和田间管理的方法告知于民,他自己也在皇宫里亲自种植了这种水稻以观其收成。

    这是多好的一个皇帝啊!

    如果澶渊之盟过后赵恒每天都把精力放在这类事情上何愁自己成不了千古明君?宋仁宗这个庙号也就不一定会落在他儿子头上,可谁叫他是一个不甘寂寞总想着搞大事从而让自己名垂千古的皇帝呢?不过,相比以上种种,赵恒因为国家财政吃紧而被迫选择休养生息的这段时期里所做最大的一件事还得属他为宋朝册立了一位新皇后。

    自从赵恒的前任皇后郭氏去世之后,宋朝的皇后之位就一直虚位以待,赵恒倒是很想把一个人给扶上去,但奈何此人的出身成了她登上皇后之位的最大障碍。此人是谁啊?她不是别人,正是这时刚刚被赵恒由修仪晋升为贵妃的刘娥。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81章 休养生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