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6章 圣宗当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在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很好滋养的契丹娃竟然是心性极其淳朴的一个人,这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尽管风雨不断但却一直被关爱和呵护的契丹娃对自己的母亲乃至于对韩德让都深怀感念之情。
这是一个在人生的早年不曾在心里播下仇恨或怨念种子的孩子,是一个懂得感恩和知足的孩子。尽管他也想真正意义上地君临天下,可他比谁都明白,如果不是萧燕燕和韩德让当年扶植自己登基,如果不是这二人这些年来一直以他的名义打理国政且又征战四方,那么他不可能有着这长达几十年的安稳日子,而且现在这两人交到他手里的是一座山河完整、国富民强且四夷畏服的江山。为了让他的江山坐得更为稳当,他的老妈和韩德让甚至还不惜处死了他的那个在沙场上纵横无敌但当时几乎已经毫无威胁的大姨娘萧胡辇。对于萧燕燕和韩德让,耶律隆绪是打心底里敬重和感恩。
随着萧燕燕的亡故,三十八岁的耶律隆绪终于成为了辽国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对他的质疑却也由此开始。原因没有别的,因为在此之前他可以说是毫无作为,甚至有人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懦弱之君。一个大老爷们儿竟然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都匍匐在母亲的脚下像个巨婴一般地唯其母命是从,这不能不让人小瞧了他。
我们这里有个问题:萧燕燕亡故之后,此时的辽国谁才是真正的老大?答案是韩德让!
这个二十多年来一直守护在萧燕燕的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辽国大丞相才是辽国真正的统治者。我们在很早之前就提到过,此时的韩德让不但是大丞相,更是总揽辽国军政大权的南北两院枢密使。他的门生和旧部可谓是遍布朝野,甚至完全可以和当年权倾朝野却还并未篡位的隋文帝杨坚相提并论,如果韩德让有意登基称帝也不是没有这个实力和可能。但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韩德让对萧燕燕的感情以及他与耶律隆绪这些年的“父子之情”决定了他对耶律隆绪的“忠诚”,而庆幸的是耶律隆绪同样对他感念甚深。
历史可以证明,耶律隆绪对韩德让毫无猜忌,几乎是百分百地信任和敬重。有了这个前提才成就了他们之间的这一段在历史上看似不可思议的“君臣佳话”:除了韩德让,中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当朝皇太后的情人能够在皇太后死后还能与当朝皇帝和睦相处直至善终,耶律隆绪甚至还将辽国的宗室子弟过继给了身后无嗣的韩德让以便为韩家延续香火。
有人评论说耶律隆绪此举更为彰显了他的昏聩和懦弱,可是,谁又能说这不是耶律隆绪的高明之处呢?在萧燕燕死后,耶律隆绪如果随即就开始打压甚至对韩德让进行政治清算,你信不信辽国可能会立马就天下大乱,他的皇位甚至他的性命都有可能不保,毕竟韩德让即使自己不称帝但也可以在宗室里面另立新帝。反之,耶律隆绪继续倚重韩德让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必须要借助韩德让的实力和声望才能逐步地将辽国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换言之,在萧燕燕死后,唯有韩德让的支持才可以耶律隆绪坐稳江山,因为在现阶段里他屁股下面的龙椅并不稳固。原因有二:一、他有一个如狼似虎且驻守在幽州手握重兵的弟弟耶律隆庆。二、他现在还膝下无子,而他的弟弟耶律隆庆则是儿孙满堂。没错,耶律隆绪和他的那位宋朝的皇兄赵恒一样,他俩此时都还没有儿子,他的儿子、未来的辽兴宗耶律宗真要在六年后才降世。
在办完母亲的丧礼后,耶律隆绪给之前就已改名为耶律德昌的韩德让赐名为耶律隆运并赐给他一座宅邸,随后他又下令为韩德让修建陵墓,而韩德让的陵墓竟然选在了辽国的皇陵所在地且就在萧燕燕的陵墓旁边。就此,韩德让对耶律隆绪是死心塌地地忠心辅佐,而耶律隆绪也就此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耶律隆绪还得为自己立威从而让辽国上下乃至于是包括宋朝在内的周边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对其心生敬畏。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76章 圣宗当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