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1章 万事俱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在上面说到了公事,没错,对于宋朝的这些宰辅大臣们来说,每日的政务谁都别想荒废和偷懒,要不然大家伙儿全都不务正业,这宋朝可就真的要国将不国了。也就是在这忙得手脚朝天的缝隙之中,赵恒和他的手下大臣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了这一年的一项头等大事——科考取士。

    如此可见,赵恒和他的这届宰执集团是一群多么具有工作效率的君臣啊!

    开封城里的皇帝和大臣们在忙得四脚朝天,远在兖州的王钦若同志也是忙得手脚都不能沾地。他除了担任前方的监工还得主理当地的一切政务,可他还有时间让人收集各种“祥瑞”并向赵恒报喜。比如泰山脚下最近有清泉涌出,比如某个山头最近发现了某个珍奇异兽,再比如哪座山上最近突然长出了好多的灵芝仙草。

    与之相比,发生在兖州的祥瑞事件当中最神奇的当属老虎的迁徙事件。从兖州回来的太监向赵恒报告,泰山上本来是有很多老虎的,可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可能它们知道陛下要封禅泰山,所以它们竟然都开始从泰山迁走了。赵恒听闻之后大喜,他马上派人告谕王钦若,既然老虎这么乖,你可千万别让人伤害它们。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赵恒有时候还和王钦若隔空上演双簧,各种祥瑞事件随即在开封和兖州之间来回传递,总之二人为此是忙乎得乐不知疲。

    这些也都还不算什么,此二人导演的最大一出好戏是王钦若在赵恒提前告知了某个梦境之后,他于这年的六月在泰山脚下的醴泉亭又发现上天降下了一份天书。王钦若叫人紧急把这份天书送到京城,而赵恒再又动员大臣以隆重的礼仪和规格奉迎天书入宫。这回的天书还是写给赵恒的,也还是由蜀川的大才子陈尧叟来宣读,其大意就是赵恒你小子脑子终于开窍了,我就是要你快来泰山封禅的,好好干,我必保你大宋国祚延绵不断。

    也不知道当陈尧叟用他那浓重的蜀川口音在大殿上宣读这份天书的时候到底是一副怎样生动有趣的场面,可这一出大戏演下来让冷眼旁观的那些人只有一个感受:这些衣冠楚楚且身份既尊又贵且还满腹经纶和才华的人不就是一群神经病吗?

    眼看封禅的日期临近,负责为封禅保驾护航的大兵们也在开始准备“出征”了。为了避免惊扰到友邦辽国,赵恒特命人带着礼物去向辽国告知他不久就要去封禅泰山。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们辽国看到我们这边大军出动不要太过紧张,我们不是来打仗的,我们此行是去泰山封禅,所以友邦切莫惊慌。

    哪知道对面的辽国人也不想让宋朝人在嘴上占了便宜,对方回复道:“嗨!瞧这事整的!你们封禅封就是了,何必告诉我们?我们根本就不紧张,毕竟我们两国可是有盟书在前。至于这礼物嘛,这个我们实在是不敢收,收之无名啊,所以你们还是拿回去吧!”

    赵恒得报之后大喜,他当众夸奖了辽国人的契约精神以及到嘴的鸭子也不吃只是看着流口水的克己精神。但是,等到后来赵恒率领千军万马渡过黄河准备进入山东境内时,辽国还是在宋辽的边境线上放出了警戒哨,辽国人嘴上那所谓的不紧张其实还是装出来的。

    随着封禅日期的临近,赵恒于这年八月又向全国发布了一道诏令:为了配合此次封禅大典的举行,同时也是为表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十月一日始,全国范围内禁止杀生和屠宰行为,为期一个月。什么意思?赵恒这是在告诉天下的百姓,大家如果要杀猪宰羊或是杀鸡宰鱼赶快趁着十月到来之前可劲儿地杀,然后好生存放起来,别等到过阵子在私底下埋怨本皇上不让你们吃肉。

    九月,赵恒特意把向敏中从洛阳调回了开封并任命其为兵部侍郎,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向敏中在他率众前往泰山之后担任京都开封的留守,也就是让向敏中行监国之权。此举也不难理解,我们前面也特意介绍了,赵恒之前去洛阳祭祖的时候就对被贬在外的向敏中在地方政务方面的踏实肯干给予了特别的褒奖,此举也意味着向敏中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即将再次迎来一个巅峰时刻。

    进入这年的十月一日,眼见封禅的日期已是近在眼前,赵恒下令从这天起他要效法刘秀要在封禅大礼之前开始戒荤吃素。宰相王旦等人对此表示反对,他说:“陛下,你这一路上需要长途跋涉且现在已然是深秋时节,你要是不吃点肉怎么积蓄力气啊?到时候那泰山你还怎么爬得上去?况且,同样是祭祀天地,之前出席郊祀大典你不也没有戒荤食素吗?”

    然而,不管王旦等人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赵恒就是一口坚持要吃素。如果赵恒后来在那一路上真的是未沾半点荤腥,那么我们还真的要佩服一下他,因为他这一路上他可是走了将近二十天。可是,谁知道长得白白胖胖的真宗陛下在半路上有没有在暗地里偷偷地从近身太监手里接过一根猪蹄一顿狂啃呢?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71章 万事俱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