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98章 国之良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其为官一方之后,张咏也是没少杀人。有一个小吏将一枚钱币藏在头巾里意图带出库房,事发之后张咏对其施以杖刑。谁知小吏不但不悔过反而以言语激张咏:“我不过只是偷了这么一个钱而已,可你竟然用大板子打我,有本事你把我杀了。”

    不曾想,张咏果然决定杀掉这人,他迅速写好判决书,然后一剑将此人击杀,而他在判决书里的判词则是这样写的: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穿石。

    另外的一件张咏杀人之事同样是在《宋史·张咏传》里有记载。还是一个小吏因为忤逆上司而被张咏戴上了枷锁以示惩戒,这个小吏可能是有什么背景或后台,于是他显得很嚣张地对张咏说道:“这个枷锁你给我戴上容易,可你想取下来就绝非易事,除非你杀了我。”

    听了这话,暴脾气的张咏瞬间大怒,于是立马拔剑将其杀之。

    怎么样?这样的一个“暴徒”当老百姓的父母官会是一个深得百姓爱戴的人吗?他到了成都之后会把成都变成什么样子?可是,请细看,张咏上面所杀的这些人里面哪一个是什么好鸟?

    在受命赴成都就任之前,在寇准、李沆等人的举荐下,张咏已经官至枢密直学士、虞部郎中兼知银台通进封驳司(掌管朝廷奏章呈送和诏令发布的机构),这已经是一个正三品的高官了。为了便于张咏制衡王继恩,赵光义同时授予张咏在蜀川可“便宜从事”之权。

    到了成都以后,张咏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城中官粮短缺的问题,此时驻守成都的宋军其粮草供应都是从陕西转运,但当他到了成都以后却发现城中军粮已不足半月之用。经过一番走访,张咏发现官府的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食盐,于是他以低价的食盐换取百姓的粮食,不出一个月就筹集到了数十万斛军粮。危机就此解除,全城将士集体欢呼。

    再多说一句,这件事其实让人很是细思极恐。前有大量蜀川的贫苦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后有李顺入据成都,可张咏这个时候却在民间换来了数十万斛粮食,这其中有很多事都值得深思。

    张咏的任务当然不止是解决粮食问题,他手头上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跟王继恩斗法。张咏虽有“便宜行事”之权,但在成都这个地方最有权势的人还是王大公公。在张咏到了成都之后,王继恩依然躺在他的富贵乡里整日享乐,对于朝廷下达的肃清匪寇的命令是装聋作哑。

    为了让王继恩出城讨贼,张咏想出了一个绝招。王继恩派人来向张咏索要军马的草料,但张咏却只给了与草料对等的钱财。王继恩大怒,他亲自跑来质问张咏:“你什么意思?这钱马能吃吗?”

    张咏回道:“现在草场都已经被焚殆尽,要想给马筹集草料就得到城外去征集,可王公公你每天都待在城里,这草料从何而来啊?如果你肯率军出城,何愁马儿找不到草料?不瞒你说,这些事我已经奏报给了皇上,你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吧!”

    恰逢此时,从开封赶来奉命接管王继恩手中部分军事指挥权的卫绍钦带着皇命督促王继恩出城讨贼,王继恩这才让卫绍钦带着成都的部分驻军出城清剿周边的流寇。

    王继恩和张咏的较量还不止这些。这天,王继恩将部下生擒的几十个流寇全部送交张咏处置,张咏反手就将这些人放归乡里,这让王继恩再次大怒。张咏回道:“这些人之前是被李顺胁迫才做了贼党,如今我和公公一起将这些人化贼为民,此又有何不妥呢?”

    王继恩当场被顶得无话可说,只能生闷气走人。

    为了恢复成都的正常社会秩序和整治乌烟瘴气的治安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整肃和震慑王继恩手下的那些军纪涣散的士卒,张咏再次展现了他的铁腕手段。某天,王继恩帐下的士卒劫掠民财被张咏的手下给当场抓了现行,张咏直接下令:“以后但凡再遇到这等人直接绑了然后扔到水井里去,不用再来问我该怎么处理了。”

    此事一出,王继恩是敢怒不敢言,张咏的背后就是赵光义,这个人他是怎么也不敢公然去得罪的,而他手下的士卒从此更是再不敢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自始,成都的治安大为好转,而随着周边的流寇相继被讨平以及张余渐趋穷途末路之势,蜀川终于是大体上安定了下来。

    在此期间,张咏的筹粮工作更是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只是一个月的时间,他所筹集的军粮已经足够两年之用,他直接上奏朝廷请求以后再也不用从陕西运送军粮了,蜀川的粮食已经足以自给自足。

    赵光义得奏之后不禁大喜过望,他对身边的人说道:“有张咏在,此人何事不能了?蜀川朕无虑矣!”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98章 国之良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