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94章 名臣风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过了几天,赵光义等得实在是有些着急了,在他的再三催促下,吕蒙正呈上的人选还是那个人。这一下赵光义可是再也忍不住了,吕蒙正这不是在故意逗他玩吗?震怒之下,他直接把吕蒙正的奏疏给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他怒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固执?朕说了他不行,必须换!”

    面对皇帝的龙颜大怒,吕蒙正从容对道:“此事不是臣固执,只是陛下不知道唯有此人才可堪此重任,别人都不行。臣虽不才,但却不愿意为了迎合陛下的心意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此言一出,在场的两府高官们个个屏息而立连一口大气也不敢喘,而吕蒙正则将笏板插在腰带里,然后上前将赵光义扔在地上的奏疏给捡了起来,随后静待一侧等着看赵光义还会如何发飙。

    看到这一幕,现场不止是吕蒙正的同僚张大着嘴呆若木鸡,就连赵光义此时也被震住了。想当初,与此类似的事赵普也曾经干过一回,他最后是追着撵着让赵匡胤同意了他的人事奏请。对比赵普的“简单粗暴”,吕蒙正无疑要有风度得多,但这也更能彰显他不折节事主更不媚上事君的君子之风。对此,赵光义也是大为折服,他不但没发飙,反而在事后对左右亲信感慨道:“吕蒙正这个倔老头儿真的是很有气量,这一点朕是自愧不如啊!”

    当然,这件事最后妥协的还是赵光义,被吕蒙正举荐的这个人后来也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吕蒙正的识人之能也由此被赵光义所认可,而他当初不顾皇帝反对一再坚持任用此人的举动更是让赵光义对其甚是叹服。不过,这里也想为赵光义说句好话,吕蒙正这种敢于且善于直言的官员是需要生存土壤的,如若不然他的下场轻则削职罢官,重则老命不保。

    这事其实还不算什么,吕蒙正接下来干的一件事才叫一个“胆大妄为”。

    转过年进入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节)这天赵光义在琼林苑的宝津楼上大宴群臣并与民众一起赏灯。席间,赵光义于高台之上面对着眼前开封城灯火通明且人流如织的一派盛世繁华景象不由得心生感慨,他对离他最近的吕蒙正说道:“五代以来刀兵不断以至于天下生灵涂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人们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会有今天的这种好日子。自打朕登基以来,每天都不敢懈怠,国事繁琐但无论巨细朕都亲自理政,承蒙上天的垂青和赐福,这才有了如今大宋之繁华盛世。如此可见,国之兴衰完全在于有没有一个会治国的人啊!”

    赵光义这番话完全就是在赤裸裸地对自己进行自我吹捧,如果这话是赵佶对蔡京说的,那么蔡太师指定会马上领着大臣一起跪在皇帝面前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可吕蒙正可不是蔡京。

    听了赵光义的这番话,吕蒙正随即起身离席当众对赵光义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这里是京城,所以才如此繁华。可是,就在城外几里之处我就看见有好多饥寒而死的人。希望陛下不但能够看到这近处的繁华,更能看到远处的孤寒,如此才是天下苍生之幸。”

    吕蒙正这一席话把赵光义的脸打得那叫一个啪啪作响,赵光义的脸色瞬间就黑了,而吕蒙正就像什么都没看见似的。说完之后,他悠然地再又回到自己的座上开始吃喝,只剩下一群同僚在下面为他暗自捏着一把冷汗。

    作为太宗朝的第一个科考状元,吕蒙正虽然应该算是赵光义钦点的首个天子门生,但俩人的年龄其实也就几岁之差,算得上是同龄人。可是,两人毕竟是君臣关系,吕蒙正一再地打自己的脸肯定不会让赵光义感到舒服。虽说明君都必须能够听得进逆耳之言,可即便是唐太宗也有在背后痛骂魏征的时候,赵光义又怎么能例外呢?更何况,今晚的上元宴本来就是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一场面向民众的政治作秀,赵光义和两府的高官们都明白国家眼下正因为蜀川暴乱的升级和李继迁的再次兴风作浪而身陷内忧外患之中,但为了不给天下臣民尤其是开封城百姓制造恐慌气氛,所以他们才在上元节的这个夜晚还是照例与民同乐并以此向人们传递出一种讯号:大宋此时不但国泰民安且君臣也是同心同德,虽然某些地方出了点乱子,但一切都是完全可控的。

    赵光义想不通的是,吕蒙正为什么就入戏如此之深呢?他的那些自夸之言本就是剧本里早就写好的台词,而吕蒙正反而却没有按照剧本来演。身为皇帝,赵光义能不知道吕蒙正所说的那些事吗?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因为水灾而痛斥李?P等人就知道每月用车拉俸禄却对受灾而死的百姓不闻不顾,这普天之下的事就没有他所不知道的。可以说,没有人能比他这个宋朝的皇帝更清楚宋朝以及他本人此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形势有多么严峻。他的那番自我吹嘘其实不过就是在逢场作戏,可吕蒙正却当真了,还当着所有朝廷高官的面让他下不了台,这着实让他感到有些心寒。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94章 名臣风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