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85章 煌煌巨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里虽然是满肚子的火,但赵光义愣是许久都不说话,最后他实在是气不过,于是他起身就走进后宫生闷气去了。消了一会儿气后,他又命人把寇准单独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你说刑罚上有不公,到底是指的什么?”
面对皇帝的问询,寇准很找抽地卖了一个关子:“我现在不方便说,陛下,你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各位长官都一起叫过来,然后我再说。”
等到中书省和枢密院的一帮大佬们都到了之后,寇准开口了:“前段时间祖吉和王淮两个人都因为贪赃而伏法,但祖吉被抄家杀头,可王淮因为是现任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而且他比祖吉贪得更多却只是打了一顿板子,关键是他最后在挨了一顿板子之后居然还继续做原来的官。请问陛下和各位大人,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公吗?”
此言一出,王沔当即后背冷汗直流。作为官场上最为讲究礼义廉耻的时代,北宋的官员别说是自己的直系家属有污点,哪怕是你的八竿子亲戚身上有污点都足以让你丢官罢职,更何况王沔这次可是被人指责其亲弟弟涉嫌“走后门”。随着赵光义两眼一瞪将目光转向了王沔,早已是两腿发软的王沔立即下跪并叩首称罪,迎接他的则是赵光义的一顿劈头大骂。
王沔因为此事而被罢免了参知政事之职,赵光义也趁机改组了两府:枢密副使张齐贤、给事中陈恕进入中书省出任参知政事,张逊、温仲舒以及这一次敢于直言揭发的寇准则进入枢密院成为枢密副使。
寇准因为这一次的揭发有功而生平第一次进入了两府成为了宋朝的宰辅重臣,在我们看来这件事于寇准而言当然是喜事一桩,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事不但让寇准觉得有些尴尬,这甚至成了他往后的政敌用来攻击他人品和心性的一大铁证。为啥?因为寇准靠这种方式升官是宋朝官场最为不耻的行为之一,他不是因功升官,而是靠的揭短或者叫告密,这在宋朝官场就是典型的小人作为。当然,寇准在做这事的时候其本意未必是冲着升官去的,而就是他的性情所致,可事实和结果就是他靠着打倒王沔而让自己成为了宋朝的两府大臣。
贵为参知政事的王沔这把“保护伞”虽然倒了,他的老弟也被重新责罚,可即使如此老天爷依旧没有息怒的意思,这场大旱仍在持续地发光发热。如此旱情倘若无法得到缓解势必会严重影响这一年中原地区的春耕播种,这对已经连续三年遭遇旱灾的中原地区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更让人担忧的是由此可能会产生的灾荒和饥荒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要知道宋朝的赈灾粮可不是没有底的,而且驻守河北前线的数十万军队现在也是吃粮大户,此情此景让赵光义是心急如焚。
就在李继迁向宋朝递上降书的这年三月,仍旧为旱情苦恼不已的赵光义向中书省下发了一道指导抗灾救灾的诏书,从中我们足以看出此次的旱情有多么严重以及赵光义本人被折磨到了何种程度:元元何罪,大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
看见没有?为了结束旱情,为了回应天谴,贵为大宋天子的赵光义已经开始准备为国献身了,他愿意自焚以受天谴只求上苍能够放过万千黎民百姓。如果这事真的成了,那赵光义倒是绝对称得上“千古一帝”,而且绝对没有什么并列之说。
奇迹的是,就在这道诏书下发的第二天,一场持续数日的大雨突袭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大雨不但就此消除了旱情,而且连蝗灾也跟着一起销声匿迹,史称“蝗尽死”。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
第85章 煌煌巨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