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61章 再度北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光义不但决定要北征,而且还要再次御驾亲征。时任参知政事的李至马上站出来表示反对,但他没有正面硬顶,他只是说举国征战需从长计议,而且辽国也不是那么好欺负。对于赵光义亲征一事,李至认为皇帝坐镇京师遥控全局才是上策,而如果要亲征最好就前进至河北大名府则足矣,但如果赵光义执意要亲临前线,他就是不惜犯上也要生拉硬拽地加以阻止。

    另一个站出来发言的是刑部尚书宋琪,两个月前他因为此前数次反对向辽国用兵而刚被赵光义罢免了宰相之职,尽管如此,但他这时候还是决定要站出来。宋琪长篇大论用了数千字给赵光义写了一份奏书,里面不但分析了辽国的兵力构成和战力,而且连北境的山川地貌以及宋军该如何进兵如何与辽军交战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但他最后的话才是他最想说的:然则兵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若精选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结好,弥战息民,此亦策之得也。

    说了半天,宋琪的意思就是不要打。对此,我实在是不想多说什么,毕竟宋朝的文官集团几乎就是祖传的和平主义者。即使他们的儿子或闺女被别人抢了过去内心也毫无波澜,别人抢走了就是别人的了,然后还要和对方和平相处且永世盟好。此,何其伟哉!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穷兵黩武或者好大喜功就是好事,可这要分情况。试想,如果燕云十六州没有被辽国人占据,那么赵光义还会不死不休地跟实力并不输于宋朝甚至是强于宋朝的辽国开战吗?他有那么神经质和弱智吗?不管后人如何给赵光义的一生去做定论,但至少在矢志收复神州故土这件事情上他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皇帝。如果他只是一个贪图权力、富贵和享受的帝王,那他大可如宋琪所言的那样放弃燕云之地与辽国永世盟好,可他不是。

    燕云一日不复,作为皇帝的赵光义就觉得自己身上的耻辱会一直存在,高粱河的挫败是他心里永远的痛,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站起来,如此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而非只能空喊口号却毫无作为的嘴炮。再者说,即使没有高粱河之败,这一仗赵光义也还是要打,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重夺燕云十六州是周世宗和宋太祖一生未竟之夙愿,而一心想要成为一代圣君的赵光义又怎么可能容忍辽国继续占据这块所谓的祖宗故地呢?

    回到正题。

    经过李至和宋琪的这一顿嚷嚷过后,赵光义还是觉得这仗无论如何还是要打的,但亲征这事就还是算了。鉴于中书省的宰相们个个都一脸的不情愿,赵光义干脆撇下他们直接不跟这些人玩了,他整日跟枢密院的高官王显、张齐贤、王沔等人们围在一起埋头思索并制定此次北征的行军计划和路线。举国伐谋,如此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之大事,作为大宋最高行政机构的中书省完全没了存在感,此实乃古今鲜闻。

    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赵光义和大宋的参谋总部为此次北伐做了怎样的军事部署:此次宋军出征将兵分三路,东路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主帅,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副,大军出雄州经由固安直取涿州,另派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主帅、汾州观察使杜彦圭为副帅作为东路军的偏师率军经河北新城与东路军主力并趋涿州。中路军以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主帅率兵出定州北进飞狐陉(今河北涞源),然后攻取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主帅,云州观察使杨业为副帅,大军出雁门关攻取太行山以西的云、应、寰、朔等诸州。

    此次北伐宋军三路并进,但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却另有区别:东路军坐拥近二十万的精兵强将在战争初期却只是负责佯动,他们的进军范围被限定在涿州,在攻下涿州之后他们的任务就是等待——等待中路军和西路军将山后九州全部拿下。在这之后,中路军和西路军合兵一处直扑幽州,同时东路军也从东面进逼幽州,然后三路大军在幽州完成集结并与耶律休哥进行决战。

    或许这样还看不出这种军事部署有何高明之处,但细细分析就能看出赵光义和他的高级参谋们制定出来的这份计划的精妙之处。首先,山后九州的辽国兵力并不是很强,燕云之地的辽军主力都在山前,具体任务就是镇守幽州,但曹彬十余万的大军进逼涿州就足以将耶律休哥的主力牢牢地摁在幽州附近不敢动弹。如此一来,潘美、杨业、田重进这三个在当时的宋军将领里面战力超前的猛将就可以在山后九州对辽军的各处军事要塞逐一击破。

    前有曹彬在涿州虎视眈眈,后有潘美、杨业、田重进扫荡山后九州,耶律休哥的尴尬就此显现无遗,他如果率军前去攻打曹彬就会造成幽州空虚,宋军的西路军和中路军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幽州。如果他敢分兵去支援山后九州,那曹彬就敢全军皆起直扑幽州,要知道涿州距离幽州也就几百里,而且这一路是空旷的平原地带,只要曹彬愿意他就能够朝发夕至。

第61章 再度北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