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6章 南唐双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外,樊若水还对他的新任老板提出一个请求,他希望赵匡胤能帮忙把他的老母亲和一众亲属从南唐接到宋朝来,因为他担心李煜一旦知道他在为宋朝做事会对这些人不利。在赵匡胤眼里这不过就是小事一桩,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换了是别人,这事估计会偷偷摸摸地干,而且赵匡胤曾经还真的就干过这事,他曾帮自己的爱将董遵诲接回了远在辽国的母亲。这个故事就不细说了,说来就话太长了,这里我们只说赵匡胤如何接回了樊若的母亲。赵匡胤这一次没有偷偷摸摸地做这件事,而是直接光明正大地干,他写了一份诏书给李煜,要李煜把樊若水的一家老小送到开封来。

    李煜收到诏书也是有些莫名其妙,这个樊若水是个什么人?怎么面子这么大?竟然惊动了赵匡胤?他为啥要我把这家人送到开封去?很显然,李煜不可能知道这里面的原委,更何况这个樊若水在南唐根本就是一个无名之辈,赵匡胤的这个请求虽然让他有些迷惑可一点也不让他觉得为难。再者说,他刚刚拒绝赵匡胤要他参加柴燎之礼的要求,此刻正小心肝乱颤,对于这样的一个可以“赎罪”的机会他哪里能够不赶快抓住?

    就这样,樊若水一家在开封团聚了,为了让樊若水在家人面前更有面子,赵匡胤还给他升了个官儿——赞善大夫。同时,赵匡胤派人到荆湖地区的长江边上按照樊若水的设计图纸开始建造大型战船以及用以搭建浮桥的龙船,而他要求的龙船数量达到了数千艘之巨。

    值此国势危亡之际,南唐又在干什么呢?应该是加紧备战准备跟宋朝决一死战吧?很遗憾,事实不是这样,李煜奉行的仍然是他的绝顶神功——眼瞎。不是还没打过来吗?不是还没有宣战吗?能拖一天就是一天,好日子能过一天就是一天,再说了,还有长江天险和十万装备精良的水军,我李煜怕什么嘛!

    我们再来看南唐官场里的顶级大佬们又在做什么?这又是一个很遗憾或者叫很可悲的事,这时候南唐官场的顶级大佬不是什么中书省或者枢密院的行政长官,而是一个叫张洎(jì)的人,他与时任太子太保徐游和太子太傅徐辽共同执掌南唐的机务。

    这个张洎是个值得说道的人,有鉴于我不准备在今后单独再说到他——恕我直言,因为我个人比较反感这个人,所以在这里直接把他说完。当然,因为后面的某些历史事件里他是重要的参与者,我还是会顺道再说到他。

    客观地说,张洎是一个有才华且他也自认为自己颇有才华的人,他不但博览经书而且还深研佛、道两家,此外他还兼具风流倜傥之风,反正这人怎么看都跟李煜很对味口。李煜继位之后,张洎升迁为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有了李煜的这层关系,他迅速成为南唐朝堂上的第一大红人、大宠臣。

    此人并不满足每天与李煜谈古论今、交流诗词歌赋以及谈佛论道,他还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反正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之后,李煜为他胸中的治国之才而大为倾倒,国政大事也交给了这个在官职上只是个清辉殿学士的人。然而,事实证明张洎在治理国政方面只是一个庸碌之辈,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才能。

    古往今来,不要说自命清高之人,就算是那些被历史证明是一介庸碌之辈的人也绝不会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无能之人,而自命清高者更是撞破脑袋也要证明自己不是个庸才。不过,张洎是个例外,他兼具这二者的特质但又绝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去撞破自己的脑袋。

    简单说,他在心里虽然承认自己不是治国之才,但绝不会放下手中的权柄。在宋朝攻打南唐时他力主抗战到底以此彰显自己的气节和骨气,但当国破之时他还是觉得苟活于世比蹬腿走人要舒服一些。李煜后来想投降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但面对宋朝大兵们手中的刀枪时他又毫无抵抗的勇气。更有甚者,他本来与他的上司陈乔约好国破之时一同殉国,结果陈乔自杀身亡但他却没跟着一起上吊自杀或是抹脖子,其给出理由更是让人无语:“我还放心不下我的主子兼好友李煜。”

第26章 南唐双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