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征服者在清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48章 马车缓缓停在镇安府县衙门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车缓缓停在镇安府县衙门前,征大人撩开帘子,迈出车厢。眼前的县衙透着一股古朴又不失威严的气息,青灰色的砖石墙体在岁月侵蚀下有了斑驳痕迹,大门两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无声诉说着此地的公权力所在。衙役们早已分列两旁,手持水火棍,挺直了腰背,眼神警惕又带着几分对远方来客的好奇。

    征大人阔步向前,还未及开口,内里便传来一声高呼:“有请征大人!”声音洪亮,在这四方庭院里回荡。踏入县衙正堂,只见县令身着官服,头戴乌纱,正步下堂来迎接。县令身形清瘦,面容透着几分常年操劳的沧桑,可双目炯炯有神,满是干练与热忱。

    “久闻征大人威名,今日得见,实乃本县之荣幸。”县令拱手作揖,礼数周全。征大人也客气还礼,二人寒暄几句,便分宾主落座。堂中茶香袅袅,这茶叶是本地山尖所采,带着独特的清幽芬芳,为这场会面添了几分闲适。

    谈及镇安府民情,县令如数家珍:“我这镇安之地,山多林密,百姓靠山吃山,多以耕种、狩猎、采药为生。各族聚居,风俗各异,却也相处融洽,每逢节庆,那热闹劲儿,能把山谷都填满咯。”说着,眼中满是自豪。征大人微微点头,对这充满烟火气的描述饶有兴趣,追问道:“本县治理如此多元之地,想必颇有心得,不知治安、赋税这些,可还安稳?”

    县令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治安上,起初因山林广袤,偶有山贼流寇作祟,但近些年募了乡勇,又与周边村寨联防,如今已太平许多。赋税之事,下官也深知百姓不易,在朝廷规制内,尽量从轻从简,鼓励垦荒,新辟的田亩暂免赋税,只为百姓能多些收成,填饱肚子。”征大人听了,露出几分赞许之色,这务实的治理之策,正合他心意。

    正说着,堂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县令眉头一皱,刚要差人去问,就见一个老妪被衙役搀着进了堂。老妪满脸泪痕,哭诉道:“青天大老爷,我家那几亩薄田,被邻村的无赖占了去,还打伤了我儿,求老爷做主啊!”县令赶忙起身,安抚老妪:“莫急莫急,有本官在,定还你公道。”转头对征大人歉意一笑:“让大人见笑了,这民生琐事,片刻不得闲。”征大人摆摆手:“这才是亲民之态,我正好看个究竟。”

    于是,县令当场升堂问案。传那无赖到堂,起初他还百般抵赖,可在人证物证面前,渐渐没了底气。县令一拍惊堂木:“你这刁民,光天化日强占他人田产、伤人,还有何话说!按律,当杖责三十,赔偿伤者汤药费、退还田亩。”那无赖一听,瘫倒在地,直呼知错。老妪千恩万谢,周围百姓也纷纷赞叹县令断案公正。

    处理完案子,已近晌午。县令邀请征大人去后堂用膳:“大人旅途劳顿,本县没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些本地特色菜,还望大人不嫌弃。”入了后堂,桌上摆满菜肴,有香煎河鱼,鱼是从附近溪河捞来的,外皮酥脆,内里鲜嫩;还有用野山菌炖的鸡汤,菌子吸饱了鸡汤的鲜味,咬一口汁水四溢;主食是热气腾腾的竹筒饭,带着竹子特有的清新与稻香。

    用餐间,二人谈兴更浓,从地方水利建设,聊到兴学育人。县令说:“本地孩童聪慧,只是缺好先生、好学堂,下官这些年也在筹措经费,修缮学舍,盼着能多送出几个有出息的娃。”征大人沉思片刻道:“教育关乎长远,你这想法甚好,若有难处,说与我听,能帮衬的定不推脱。”

    酒足饭饱,午后阳光洒进庭院。征大人起身告辞,县令送至县衙门口,拱手道:“大人此去若还有闲暇,定要再来镇安府,还有诸多风土人情,没来得及让大人领略。”征大人微笑点头,登上马车,带着对这镇安府别样的印象,辚辚远去,只留下县衙又恢复往日忙碌,继续守护这片西南边地的安宁与繁荣。

    水利工程是两人热议的要点。县令深知镇安府倚仗农桑,可山间溪河虽多,灌溉却成难题,旱季时不少农田干裂,禾苗枯焦。他眉头紧锁,向征大人倾诉:“大人有所不知,本地水利设施陈旧,沟渠年久失修,每逢少雨时节,百姓望天兴叹,收成大打折扣。想组织修缮,却受困于经费与人力。”

第248章 马车缓缓停在镇安府县衙门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