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征服者在清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1章 开学的一些事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一天的学术讨论会,征服者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讨论的主题是《四书五经》中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段落,以及如何将这些古代思想应用于清朝当下的实际政治中。征服者原以为凭借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一些课外的补充阅读,可以在讨论中有所表现,然而,当老师吴青远提出一连串深入的问题时,他却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吴青远的提问紧扣经典与现实的联系,涉及到如何在经济、军事、民生等领域具体施政的问题。征服者原本对《孟子》中的“仁政”思想有着一定的理解,但当问题转向如何在清朝当时的财政困局中实施“仁政”时,他的回答便显得空泛,缺乏具体的可行性分析。讨论的气氛骤然凝重,教室里的其他同学纷纷露出思索的神情,有些人甚至开始低声议论。这让征服者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羞愧。

    讨论会结束后,他一个人默默地离开教室,心情沉重。回到宿舍,他在书桌前坐了很久,脑海中反复回放着老师的提问和自己结结巴巴的回答。对于一个习惯了在军营中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的人来说,这次的学术挫折给了他不小的打击。过去的战场上,敌人是看得见的,而现在,学问和知识的深度却像是一座无形的高山,让他难以攀登。

    接下来的几天,征服者的情绪始终难以振作。他在课堂上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平时积极参与的课外活动也少有兴致。甚至在武术训练中,他的表现也明显不如以往。同舍的几位同学看出了他的低落,纷纷前来安慰他。舍友张儒生说道:“在学堂里,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每个人都有准备不周的时候,这正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然而,真正让征服者走出低谷的,是导师吴青远的再次找他谈话。吴青远没有批评他在讨论会上的表现,而是平静地问道:“你觉得自己为何会回答得那么勉强?”征服者沉默片刻,低声答道:“或许是因为我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对学术的探讨也流于表面。”

    吴青远点点头,微笑着说道:“不错。学问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它更需要结合现实的背景去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有用。你曾有过军旅的经历,知道战场上的事情并不都是照书本上写的那样发生。学术讨论也一样,我们需要学会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架起桥梁。”

    征服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吴青远接着说道:“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停止进步。真正的成长往往是从反思开始的。你可以把这次失败看作是重新审视自己学习方法的机会,找出不足之处,继续改进。”

    导师的话点醒了征服者,使他认识到自己过去在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虽然他一直勤于读书,但更多的是记忆和背诵,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则显得薄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不能再只停留在背诵书本上,而是要把经典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征服者开始采用一种更加积极的学习方式。他在阅读经典时,不再只是囫囵吞枣地记忆文字,而是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事进行分析,设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书中的内容。此外,他还广泛查阅清朝的政务文书,了解当时的朝廷政策,甚至找来一些官员的奏折阅读,以此加深对清朝现状的理解。

    征服者还特别留意在讨论会上的其他学子的发言,学习他们如何用逻辑清晰的论述打动听众。他发现,有些同学擅长从细节入手,用具体的数据和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他自己则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因此,他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记录那些有助于理解的事例和数据,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论证材料。

    随着这种改变,他逐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开始恢复了以往的斗志。他不再只是在书桌前闷头苦读,而是主动去找同学们讨论问题,交换各自的看法。有时,他还会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小型的辩论活动,就某个学术问题进行即兴讨论。这种互动不仅使他在表达和辩论能力上有所提升,也让他感受到学术探讨的广阔天地。

    在导师的鼓励下,征服者还大胆地尝试在课余时间参加校外的一些学术沙龙。那些聚会吸引了许多才学之士和社会名流,他们不仅对经典有深刻的研究,还能从官场和实务中引申出独到的见解。征服者在这些场合谦虚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他明白,要想真正超越学堂内的竞争,就必须打破自我设限,把学问带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

第11章 开学的一些事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