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1章 冬季生活(种植规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wu.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边的土地离小溪比较近,附近用水比较方便,但是离水源越远,用水也就困难了起来,需要在田地里挖一条灌溉用的沟渠,将水给引入进去,提升灌溉的效率。这道沟渠可以将溪流连接到西南方向的那条河,从而解决溪流水流量小,水位低的问题。
部落居住地的人畜厕所,每天都会清理一次,几个月下来,所堆积的粪便也颇为可观。当初为了族人的健康,张洪让人每天将粪便给挑到远离居住地的地方,在溪流下游设置了一个粪便堆积点。
张洪知道,在没有化肥的原始社会,要想肥田,只能通过挖河道淤泥或者人畜粪便来提升土壤肥力。或者采用更原始的办法,刀耕火种,一把火把树林、杂草烧个干净,再在土地上种植,等到来年,再烧另外一片树林。
刀耕火种,张洪不准备这样做,哪怕是部落第一次种植农作物,也不准备采用这种即使在原始社会也显得原始的方式。
原因有很多,一来担心火势失控,将周围的树林、草场全部烧毁,那么部落才起步的养殖业就面临巨大的风险;其次是张洪与族人在此里栖息久了,对周围已经产生了领地的意识,这里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园,不允许存在可能破坏家园的行为;再者就是熊部落已经有了铁器的小范围运用,接下来扩大生产无非是投入人力、物力等扩大规模,用铁器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一把火烧掉后再处理。
农耕文明不是那种走到哪破坏到哪的生产方式和文明,她是温和的、建设性的,部落在此地扎根,周围的森林、草场、河流,都给部落一个栖息生存的环境,而张洪发展农业,也就会将对它们的破坏降到最低。
竭泽而渔,已经影响到了部落的发展。冬季到来之前,部落里经常捕鱼的队伍发现了一个问题,越到后面,捕到的鱼就越少,而且个头也越小。
张洪知道在河流中渔业资源总量是很丰富,但某一个区域内,渔业资源的数量却是一定的。部落短时间高强度的捕捞,势必会给原来的生态系统中带来一定的破坏,就导致捕到的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这并不是说要在原始社会谈什么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的理念,而是要发展,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和隐忧就不能视而不见。
要保证部落有足够多的鱼,就要经常更换捕捞地点,而且有计划地采取人工养殖的办法。
人工养殖鱼虾,在这个原始社会倒是不难,无非是找个水塘或者大一点的水坑,放上一些鱼虾幼苗,隔一段时间洒一些动物内脏或草籽就行,实在不行,甚至可以不用管,只等着秋季捕鱼就行了。
当然这样子的产量也会低很多,可没有其他办法,人的口粮都不足,更何况鱼类呢。在营地取水的小溪旁,有一个大概10亩左右的洼地,平时洼地里面也有一个个的小水坑,在第一场雪降临前的几天,张洪带着族人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这个水坑挖深挖大了一些,里面也连成了一体,最深的地方离地面大概有2米深,水坑仅留有一条半米宽的水道与小溪连接。
在灌满水之后,张洪又让人把水道给堵了起来,防止放养在水坑中的小鱼小虾游走。提起小鱼小虾,不得不说织的麻布,一开始织的麻布质量参差不齐,最差的跟渔网差不多,张洪也没让人拆掉,就用这种布制成了手推网,在小溪旁捞小鱼小虾,一部分用来喂营地的鸡鸭,一部分就放养到水坑里。
在冬天结束后,张洪准备扩大部落的居住区,并且将牲口们全部搬出居住区,迁往后山,作为它们的栖息地和养殖场。
在熊罴山北面的一些小树林,离部落500多米,不算很远,面积三十几亩,而且多为野苹果树和板栗树,树木并不茂密。
张洪准备在这里将野鸡野鸭、鹿以及捕捉到的其他野禽进行散养,用来产禽蛋以及禽肉。而在熊罴山的北侧山坡上,是一片占地约五百多亩的草场,开春后将全部撒上苜蓿草的种子,配合着其他野草,用于饲养部落的山羊、野猪等牲口。
山坡南面是个陡坡,部落就在这个陡坡延伸下来一块巨石下的崖壁中,而东面西面要比北坡还要陡峭一些,而且多为乱石,不利于兽类的行动。从地形上看,这里就是一处绝佳的牧场,只要等到来年春天,草长起来后,部落里的牲口们,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还需要草料来喂,自己就能在草场找到吃的。
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张洪另有安排。首先居住区还要继续扩大,如果按照自己的规划,那么到来年秋季,部落里收获的食物和麻等原料会更多,以部落现在的存储条件来看,怕是有些不足。
而且现在很多物资都混着堆放,不管是管理起来还是找起来都很麻烦。与其到后面用的时候花费精力去找,不如现在从一开始就规划好。
其次要建一座用于堆放粟的仓库,还要有一间用于存储麻皮的地方,另外生产的陶器、铁器、武器等,都需要专门的房间进行摆放。
第21章 冬季生活(种植规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